張學鵬(右一)
2月19日一大早,因為昨晚的夜班,凌晨快2點才睡覺的張學鵬(山東省援鄂醫(yī)療隊隊員、青島市中心醫(yī)院ICU男護師)睜開眼點開手機,收到了一條出乎意外的信息——孩子他媽給孩子他爸發(fā)來了一封家書。因為在他看來,孩他媽“不是很擅長表達,從沒寫過這些東西”,所以讀完信,“我還是很感動的。當時報名的時候就是先斬后奏,報完名和她通了電話,反倒是很支持我,她就覺得我肯定會報名”。
“看完信,哭了嗎?”
“沒有,酸了一下”
“回信了嗎”
“沒回,俺倆人都不是很善于表達的那種人。但是很感動,看到家里一切都好,我在這也沒有心事了,可以安心的工作,把更多的時間留給病人?!?/span>
信中落款的孩子他媽叫王倩,今年29歲,跟孩子他爸張學鵬一樣,也是青島市中心醫(yī)院一名護師。爸爸在重癥監(jiān)護室,媽媽在產(chǎn)科。張學鵬和王倩于2016年結(jié)婚,王倩現(xiàn)在懷孕32周,家里還有一個2歲10個月的女兒。因為張學鵬初一夜班,王倩初二白班,他們兩人大年初一中午一起從老家回的青島,女兒就放在了平度老家,由奶奶帶著。原本計劃初四他們是要回平度把孩子接回來的,但初四上午王學鵬就奔赴了湖北。正月十五,53歲的奶奶從平度帶著孫女到了小兩口家中幫忙照顧孩子。
張學鵬(左一)和隊友改造重癥病房。
沒與王倩聯(lián)系,擔心引起她的情緒波動。一切要說的,讓我們從她寫給他的家書中感受吧。
孩子他爸:
這個新年對于我們的家庭而言有些不平凡,對于我們祖國更是在經(jīng)歷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突然爆發(fā)打破往日的平靜,感染人數(shù)的迅速上升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你第一時間主動申請前往一線支援,在你作出抉擇的那一刻,雖然有擔心,有不舍,但是更多的是驕傲和自豪。
不知不覺你已經(jīng)奔赴前線近一個月了,不要牽掛家里,專心工作,保護好自己,家人都很好,醫(yī)院的領(lǐng)導和同事都很照顧我們,每周都會帶著蔬菜和水果來家里慰問,相信等你回來的時候,我一定又比現(xiàn)在胖幾斤了呢。同樣作為一名在醫(yī)院工作的人,我能感同身受,我和寶寶都為你能作出這樣的選擇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將來有機會我們一起把這件事講給寶寶聽,要讓他像你一樣,成為一個勇于擔當?shù)娜?,能為社會做貢獻的人。家里老人有我,你安心工作。全家都在家等待你凱旋歸來的好消息!相信到時候我們一起迎接的又是一個充滿生機的春天!如果奇跡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孩子他媽
青島財經(jīng)日報/青島財經(jīng)網(wǎng)記者 陳棟 通訊員 馬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