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麗是青島市膠州中心醫(yī)院援鄂醫(yī)療隊領隊。2月11日,在完成了自己當天的工作后,寫下了這篇戰(zhàn)地日記《我在武漢》,描述了我們的白衣英雄們在抗“疫”前線的艱辛以及自己的切身感受。
劉艷麗的老公李春雷是青島市膠州中心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的主任,這次雖然沒有和妻子一同奔赴武漢前線,但在后方的李春雷用一首《送戰(zhàn)友》展現(xiàn)了大疫當前,白衣英雄們的義不容辭,同樣也表達出我們一定能戰(zhàn)勝疫情的堅定信心。
我在武漢
劉艷麗 2月11日晚 天氣晴
今天是我們來武漢的第3天,站在氣勢恢弘酒店的21樓窗前,看著窗外萬家燈火,我思緒萬千。
從2月8日夜晚的報名,到2月9日的出征,再到后來到達武漢后馬不停蹄的培訓、會議、部署等等,有淚有笑、有囑托有責任,一切緊張而忙碌著。
此次,青島援鄂醫(yī)療隊的任務是進駐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院的光谷院區(qū),整建制的接管重癥病房。就在今天我的10名戰(zhàn)友也已分批次進入隔離病房,順利完成工作任務。
送去時,他們的臉上是自信的笑容,回來時,多了疲憊多了淚光。
但我知道,疲憊是因為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在呼吸不暢的條件下工作6個小時,這其中還不包括提前一小時的穿,和結束工作后又2小時的交班和脫防護服。
而眼淚呢?他們不是為自己流淚,自古好男兒有淚不輕彈,我們雖不是男子,巾幗又何曾讓過須眉?他們的淚是為堅守武漢的當?shù)蒯t(yī)者而流,是為武漢患者的真摯感謝而流。
在這短短的3天時間里,我們收獲了太多的溫暖和感動,有醫(yī)院領導無微不至的關切,有身邊同事朋友的鼓勵,更有未曾謀面的陌生人的支持。在這其中,也有很多的新聞媒體想要報道我們的事跡,深謝大家的好意。但是,于我個人而言,我只是想默默地做點事,在國家需要的時候盡自己的一份力,并不是想讓人知道我,記得我,其實我身邊的這些兄弟姐妹們是更應該被記住的英雄,是她(他)們那堅毅的目光、自信的笑容,給了我無窮的動力,激勵著我們一路向前,去完成我們的使命!
親人們,不要為我們擔心,我們一定會照顧好自己,做好防護,此時的離別是為了更好的團聚,到那時,風雪過后,花開疫散,我們定會平安歸來!
送戰(zhàn)友
短短兩天,發(fā)生了這么多事讓我感覺如同過了兩年,有種很不真實的感覺。從看不得朋友圈聽不得別人問候到已能平復心情回歸正軌。
早晨問小兒子:媽媽呢?“武漢”!干什么去了?“打妖怪”!
莞爾一笑腦子中突然浮現(xiàn)前兩天跟他一塊看詩詞大會一起對過的兩句詩,再問:“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稚嫩的聲音卻鏗鏘有力。欣慰的看他在揮小手,腦子卻不知怎么又浮現(xiàn)另一句:不破樓蘭終不還!是啊,這大概是那位沒有說什么豪言壯語就去武漢給我留下的靈犀吧。大疫當前,誰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你不靠前我不靠前,最終沒有人能幸免!保住武漢保住湖北才能保住中國!
記起前兩天一位已經(jīng)從四醫(yī)大退休、已經(jīng)去了一家民營醫(yī)院,卻又帶隊去了武漢的良師也是兄長在朋友圈發(fā)過的一句話:身為醫(yī)者,為驅瘟保民奉獻微薄之力,責無旁貸,義不容辭。我曾在心中回復:小湯山未有機會與兄并肩,希望這次能共戰(zhàn)武漢!可沒想到,自己未能成行,媳婦卻去了。讓一直認為“戰(zhàn)爭應該讓女人走開”的我甚是汗顏!曾想代其出征無奈專業(yè)不符!只有在保證后方的同時祝愿:兄長和媳婦把帶去的人都健健康康一個不少的帶回來!
也借用同事的話:武漢花開,南燕早回!武大的櫻花舉國出名,希望明年共游武漢時,可以非常驕傲的“在叢中笑”!加油!
李春雷
2020年2月11日
(審校 張吉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