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以“海上都市、歐陸風情”的城市風貌蜚聲海內外,坐落于膠州灣畔的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又稱青島迎賓館)更是近代中國出現(xiàn)的最具代表性的一幢德國建筑。11月5日,青版財經小記者來到青島迎賓館,參觀完美融合東西方建筑藝術、歷史價值、文化內涵的這棟老建筑。
小記者們合影留念
小記者積極舉手參加采訪環(huán)節(jié)
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位于青島市南區(qū)龍山路26號,始建于1905年,落成于1907年。由德國著名建筑師拉查魯維茨設計,建筑面積4083平方米,庭院面積5.5萬平方米,是德國威廉時代典型建筑式樣與青年風格派手法相結合的歐洲古堡式建筑,涵容了新羅馬風、青年風格派、巴洛克、中國建筑元素等多種建筑藝術風格。
小記者參觀中央大廳
小記者和家長參觀中央大廳
小記者走過簡潔高雅的木質樓梯到二樓參觀
小記者們認真聽講解員老師講解
首先,小記者們跟隨講解員周老師參觀了這棟老建筑內部的各個房間:這座建筑的室內裝飾也體現(xiàn)了“歐式風格”。進門后是通高兩層的中央大廳,米黃色內墻,簡潔高雅的木質樓梯直通二樓。大廳左側是舞廳,座鐘、燈飾以及伴舞用的鋼琴全由德國運來。大廳的右側是宴會廳,頂部有精美吊燈。大廳南側設有花廳,中央有漂亮的噴水池,頂棚采用鋼結構,橫梁上有通氣口,這也是青島建筑中最早使用的鋼架構件之一。
小記者參觀花房
至今為止中國保存年代最為久遠的博蘭斯勒鋼琴
參觀中,一架特別的漂亮三角鋼琴吸引住了小記者們的目光?!斑@架典雅的三角鋼琴,存放于舞廳樂池之中,是至今為止中國保存年代最為久遠的博蘭斯勒鋼琴。”講解員老師介紹道:“據(jù)琴身上的編號計算,它誕生于1876年,至今已有140年的歷史。雖歷經百年滄桑,但琴膽、共鳴板、音釘、琴槌、制音器、踏板及琴殼等構件完好無損?!?/p>
通過展覽了解青島迎賓館的歷史
通過圖片了解青島的建筑
小記者們還參觀了建筑內的幾個展覽。城市之初——建筑藝術圖片展,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以前青島的城市生態(tài),涉及建筑、街道、港口、鐵路、城市建設、建筑施工、內部構造、建筑風格、歷史人物、歷史沿革等內容。
小記者觀看建筑要素微縮展
小記者觀看建筑要素微縮展
建筑要素微縮展,集中展示了青島迎賓館外立面的建筑元素,包含青年風格派山花、中式重檐攢尖頂、愛奧尼柱、青年風格派雕花等內容。通過介紹,小記者對這棟東西方藝術的完美融合的老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觀看陳列的老物件
小記者觀看一百多年的以前制造的打字機、顯微鏡等
通過觸摸屏了解館藏物品
經典館藏文物展,包含館藏定級文物、建筑遺留文物、征集文物等。從不同的視角向觀眾展現(xiàn)了這座建筑豐富的東西方文化交流內涵和建筑本身所蘊含的科學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小記者觀看老式的吊燈和壁爐
通過這次活動,小記者們不僅了解了青島的歷史和文化底蘊,還感受到了青島特有的東西方完美融合的建筑藝術,在參觀中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盛軍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