坍塌后的石老人海蝕柱
10月3日上午,嶗山區(qū)發(fā)布消息稱,10月3日凌晨4點10分左右,石老人海蝕柱上半部分突然坍塌。
上午9時,記者到達石老人景區(qū)現(xiàn)場了解到,情況發(fā)生后,嶗山區(qū)迅速組織專家第一時間趕赴現(xiàn)場,經專家現(xiàn)場勘查,認為是由于常年風化和海水侵蝕,加上近日極端天氣影響,導致石老人海蝕柱上半部分自然坍塌,目前,已對石老人海蝕柱采取了臨時性保護措施,具體修復方案正在抓緊論證。
現(xiàn)場已拉起警戒線
嶗山區(qū):已啟動臨時性保護措施,修復方案正在抓緊論證
記者在石老人景區(qū)現(xiàn)場看到,嶗山區(qū)文旅局、嶗山區(qū)自然資源局、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景區(qū)所在地街道及社區(qū)工作人員已到達現(xiàn)場展開工作。
嶗山區(qū)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李光告訴記者:“石老人由于常年風化和海水侵蝕,加上昨夜的天氣十分惡劣,海上風大浪急,對海蝕柱結構造成了沖擊?!?/p>
李光表示,相關地質專家目前已經到達現(xiàn)場,正在對海蝕柱受損原因進行進一步的專業(yè)分析。而對于“未來是否會修復石老人景觀”這一網友關注的問題,李光告訴記者:“目前還不能確定是否會進行人為干預。我們會在綜合調查結果出來后,根據專家的論證意見,再確定下一步的處理方案?!?/p>
專家:石老人海蝕柱系自然坍塌屬不可抗力
情況發(fā)生后,記者第一時間聯(lián)系到了青島海洋地質工程勘察院總工程師馬利柱,其多年來一直關注“石老人”的保護問題。
據介紹,石老人及周邊地質形成于9.5億~11.3億年前,喜馬拉雅運動以來經歷了幾十萬年的地質歷史演變,石老人海岸地貌形成與現(xiàn)在大致相當的模樣,是中國基巖海岸的典型代表。
馬利柱告訴記者,礁石的形成與消亡都是天然的,可以說是大自然的力量。具體到石老人來說,結合青島累年潮汐統(tǒng)計,按年平均波高0.7米計算,正常天氣情況下,石老人海蝕柱受潮汐漲落影響的部位高度在-0.7~2.08米之間。但是昨夜今晨風高浪急,根據風暴潮期間最大浪高5.1米計算,昨夜今晨的巨浪對石老人的沖擊高度最高可達6.35米。其損毀與消失也充滿了不可抗力,跟常年侵蝕以及海洋環(huán)境與特殊天氣有極大關系。
網友:“石老人”你要加油啊,我們等你重新站起來!
“太可惜了,真是歷史遺跡了。另外,石老人的日出太美了,尤其日出的光暈透過石老人胳膊肘里的時候。從小看到大,缺了一塊還是有點可惜,希望能修復!”住在附近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他每天早晨外出跑步的時候都能看到這塊石頭,今早路過發(fā)現(xiàn)石老人居然“躺下”了,作為本地居民,自然非常惋惜。
“肯定有感情,希望相關部門能夠補救下?!蓖跸壬脑?,其實也是大多數網友的心聲。
來自福建廈門的網友“珊珊不是山山”在平臺留言說,之前去青島旅游時就特意去過石老人,沒想到今天突然看到這樣的消息,滄海桑田,人類在自然面前還是一如既往的渺小,不過還是相信青島人能夠處理好這件事,期待下次再去打卡的時候,他已經站起來了。
來自北京的網友“杰克不是大王”是個攝影愛好者,曾經游歷祖國過許多山川大河的他留言說,“喜歡的景色與喜歡的人,都要珍惜,要不然就是一輩子的遺憾。而對于自然景觀而言,還是順應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為好,這樣的石老人更能喚醒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與愛護?!?/p>
據相關部門統(tǒng)計,近年來石老人海水浴場與石老人景點每年接待的游客超過500萬人,而這500萬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游客的相機里,會帶走和“石老人”的精美合影。就連與“石老人”合照角度最佳的一個海邊穴洞,也已經成為抖音、小紅書等年輕人的打卡勝地……
事實上,大海、碧空、沙灘、日出、執(zhí)子之手、漫步并肩……“石老人”見證了太多美好與浪漫,期待與團圓。
保護“石老人”,存續(xù)的是游客腦海中珍貴回憶;修復“石老人”,圓滿的是青島人心中的一份牽掛和羈絆。
相關鏈接:海蝕柱如何保護成問題,這些景點已經離我們而去了!
記者了解到,關于海蝕柱的保護在全球范圍內都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近些年不斷有知名景點的海蝕柱坍塌。
澳大利亞墨爾本海岸曾經矗立著12根巨大的海蝕柱,這里是澳大利亞著名的旅游景點,這些海蝕柱最高約45米。近些年來,陸續(xù)有5根海蝕柱倒塌。
藍窗景觀位于馬耳他共和國的戈佐島,是一個由石灰?guī)r形成的天然拱門,透過大門,游人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壯觀景色。因為受到猛烈的海浪不停沖刷已經在2017年3月8日坍塌了,這一景點也永遠消失了。
“達爾文拱門”是位于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太平洋上的一個標志性巖層。該景觀因其突出的方形柱子和圓形隧道狀入口而聞名,其曾是廣受游客歡迎的攝影景點和觀光目的地。
而由于自然侵蝕,2021年5月,加拉帕戈斯群島知名打卡景觀“達爾文拱門”已坍塌。照片顯示,原本彎曲的拱狀巖石已落入海中,兩側巖柱仍屹立海中。
來源:青島新聞網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