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戰(zhàn)》:當代視閾下的糧食戰(zhàn)爭 2022-03-23 14:05 0 農歷二月十八 春分節(jié)氣來了 它是春天的第四個節(jié)氣 俗話說春分麥起身 春雨過后忙耕田 春管、春種…… 即將進入繁忙階段 糧食問題關乎國計民生今天推薦的這本書《糧戰(zhàn)》講述一代育種人十年斗爭打響糧食攻堅戰(zhàn)作者:洛明月作者洛明月,原名楊洛淼,作物遺傳學博士,就職于東北農業(yè)大學,他專注苦難文學創(chuàng)作,文筆凝練,作品多集中小人物成長和精神圖騰的刻畫。《糧戰(zhàn)》2019年獲第三屆中國“網絡文學+”年度最風光文旅IP作品,中宣部70周年推優(yōu)作品;獲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中國作家協(xié)會聯(lián)合推介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網絡文學作品暨2019年優(yōu)秀網絡文學原創(chuàng)作品;2021年入圍由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中國作協(xié)網絡文學中心共同舉辦的“紅旗頌——慶祝建黨百年·百家網站·百部精品”榜單。小說以我國口糧背后的現(xiàn)實問題為探索口,深度揭示了糧食生產的過程、面臨的問題、解決的方案及付出的犧牲。以一代育種人十年的斗爭為線,挖掘了育種及糧食行業(yè)同民生幸福息息相關的內在矛盾點,將個人理想和社會職責同時鋪開。為“中國糧食”與“中國飯碗”,書寫下這一凝聚血淚的華麗篇章。內容簡介 當他走出校園,踏進水稻育種行業(yè),便因優(yōu)越的能力掉入了同行的包圍圈,萬里挑一的品種一夜之間淪為了他人囊中,民生大局之下,忍辱負重,為贏回屬于自己的東西,為守住百姓利益的底線。一場艱難而意義重大的戰(zhàn)斗就此展開。當他選擇理想,甘當無私,當妻子遠去,師徒反目,仍以抱負為重。十年征戰(zhàn),他終于將林海省育種行業(yè)的惡疾拔除,終于肅清了林海省糧食市場的霸權和暗操,終于為勤勉的育種家贏來了尊重,為林海省老百姓帶來了農業(yè)經濟轉型的信心。然而,他失去了家庭的圓滿,失去那位曾令他敬仰和愛戴的師長,但他沒有失去良知和對勞動者的尊重,他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為了水稻育種事業(yè),為了“吃飽飯吃好飯”的問題,也為了北川大學水稻研究所創(chuàng)下的基業(yè),更為了尊嚴和勞動的血汗,他不畏艱辛的在事業(yè)中奉獻自我。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為了這句話,他帶來了一場殘酷而有意義的勝利…書評 本文發(fā)表于《文藝報》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我國古人稱贊糧食為“百感交集之物”,“凝天地精氣、蘊日月精華、承雨露化育、方凝結而成,以濟天下蒼生?!蔽覀冭驳娜A夏文明的起源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概括為當時以刀耕火種為主的農耕文明。糧食問題自古以來就是最大的民生問題,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母題。唐代詩人李紳寫“四海無閑田,農民猶餓死”。借糧食問題來反映朝廷政策給百姓生活所帶來的困苦。當代文壇也不乏以糧食問題來表現(xiàn)人性的作品,例如茅盾的“農村三部曲”、劉恒的《狗日的糧食》、蘇童的《米》等。但一直以來網絡文學中少有此主題的優(yōu)秀作品出現(xiàn),另外對于大眾讀者來說,他們對糧食領域也有著一定的距離,存在著“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的問題。網絡作家洛明月以一部《糧戰(zhàn)》填補了網絡文學中糧食問題創(chuàng)作的空白,同時為我們展示當代視閾下的糧食戰(zhàn)爭,帶我們走進簡簡單單的“糧戰(zhàn)”二字背后,糧食生產鏈上不為人知的動蕩與智慧。當代社會新書寫小說《糧戰(zhàn)》描寫了以秦懷春為代表的幾代育糧人在水稻育種行業(yè)的奮斗故事。在時代的變化與生活的不斷沖擊下,每個人面對自己腳下的土地作出了不同的選擇,或繼續(xù)堅守、忍辱負重,或臨陣倒戈、屈服于利益。在百姓的飯碗面前,如何分得一杯羹成為了眾人共同面對的問題。洛明月所描寫的糧食戰(zhàn)爭就將時間定在改革開放后糧食生產發(fā)展的第三階段。小說從2006年寫起,一場臺風“滄?!笔沟螟P凰城北川大學水稻研究所的水稻種子損失慘重,這批種子是北川大學水稻研究所所長秦懷春一輩子的心血。秦懷春的學生尹振功與尹振功的5名研究生崔挽明、劉君、崔小佳、蘇慧與秦志杰,參與了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搶救種子行動。而后直接由踏實肯干的崔挽明接過“北川稻一號”的培育工作。而崔挽明獨立為他所敬重的老師秦懷春做種子培育工作卻遭遇了重重阻擾。小說一直寫到2018年,崔挽明和他的朋友們聯(lián)手將林海省糧食產業(yè)鏈上的腐敗分子一網打盡。十幾年時間雖不長,但小說在書寫糧食問題之余也努力呈現(xiàn)了當代社會的轉型與變化。在水稻生產專業(yè)視閾,小說涉及了這條產業(yè)鏈上的方方面面。不僅有政府關于市場所不斷調整的糧食政策、專業(yè)名詞、法律的出現(xiàn),有學校在學科建設中關于科學技術研發(fā)與實踐操作之間的平衡,也有企業(yè)在市場的風向標下拋出的一個個決策。同時小說也融入了當下一些值得關注的社會現(xiàn)象,例如學區(qū)房、山區(qū)支教、部分研究生科研精神不足、當代社會中存在的利益至上等等。小說中感情線的部分可以看作“革命+戀愛”小說模式在當下視閾內的再創(chuàng)作。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表現(xiàn)英雄兒女在革命中的戀愛歷程,是普羅文學中的重要內容。其主要有兩種指向,一是反映了當時存在的知識分子在革命中所經歷的感情糾葛,革命與戀愛沖突的普遍問題。另一方面,在這種艱難的處境中,主人公往往會選擇投身革命而拋棄阻撓革命事業(yè)的感情生活。在《糧戰(zhàn)》中兩對戀人的感情生活都可以看作是“革命+戀愛”模式的體現(xiàn)。劉君與崔小佳在研究生期間就確立了戀愛關系,但到畢業(yè)時,崔小佳一心要回到大山中做鄉(xiāng)村老師,劉君則因為有穩(wěn)定的工作想留在城市。在理想的事業(yè)與純真的愛情之間,崔小佳與劉君都各自選擇了自己的事業(yè),暫時錯過了這份珍貴的感情。崔挽明與前妻海清分離的最終導火線是崔挽明發(fā)現(xiàn)海清拿自己的育種在私下聯(lián)系了商家進行交易,崔挽明無法原諒海清的所作所為終于決定離婚。在心中的理想與眼前的戀人之間,這一批敢作敢當?shù)哪贻p人都將自己的一腔熱血毫不保留地奉獻給了自己所熱愛的事業(yè)。小說以糧食問題為主要切入點,呈現(xiàn)了當下糧食生產鏈上的科研人員、政府、企業(yè)之間的運作模式,贊頌了在生產前線為百姓種植優(yōu)質糧食品種的各行各業(yè)勞動者們。同時也側面展現(xiàn)了近十幾年間社會種種變化。時代精神新維度小說的主人公其實是第三代育糧人的代表崔挽明。研究生畢業(yè)之際崔挽明選擇走出校園,繼承老師秦懷春的傳統(tǒng)水稻育種方式,自己到田地間進行勞作。作者將崔挽明塑造成為糧食領域的當代英雄。為了“中國糧食、中國飯碗”這幾個字,崔挽明毅然決然不畏強權、不為功利、一心為民,打響了一場重要又艱辛的戰(zhàn)爭。他在剛進入這個市場時被老師秦懷春囑咐要學著打交道,但卻因自己的正直而處處碰壁,和奸詐狡猾的于向知、方勉等人結下了梁子,在培育優(yōu)質品種期間處處碰壁被人陷害,甚至被前妻海清背叛。崔挽明不僅嚴于律己,對待親友也非常真誠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在劉君成為于向知的下屬時,崔挽明多次勸告朋友,一開始并不被劉君所理解,認為他“太多管閑事”,兩人也一度愈行愈遠。直到劉君險些被誣陷入獄后才明白了崔挽明的真誠與苦心,并用自己的行動報答了崔挽明的無私幫助。崔挽明將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了水稻育種行業(yè),將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于向知竊取了自己的優(yōu)良稻種私自賣為“林育稻1號”后,氣憤之余崔挽明也為百姓認可自己的品種感到欣慰與自豪。崔挽明的妹妹崔小佳也是值得敬佩的當代英雄。在畢業(yè)之際她不顧戀人劉君與哥哥崔挽明的挽留,毅然決然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小鄉(xiāng)村做一名鄉(xiāng)村教師。在當下如此浮躁的社會中,崔小佳與崔挽明兄妹仍然為了自己的理想在各自的崗位堅守,令人不得不稱贊。但小說中也有一些在紙醉金迷、陷阱重重的生活中沒能堅持自我的人物。秦懷春起初對學生尹振功與尹振功的5名研究生盡心盡責,但后來為了給重病妻子湊醫(yī)藥費不得不為利益所低頭。在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兒媳婦蘇玉無意間知曉自己的陰暗交易后,他甚至痛下毒手,喂她吃了藥片,導致蘇玉成了植物人。小說在人物姓名設定上也體現(xiàn)了作者的苦心,秦懷春終生期待著糧食市場迎來真正的春天;尹振功潛心學術,給北川大學水稻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支撐;崔挽明以一己之力培育出了林海省水稻的希望;劉君雖有些小肚雞腸但最后只身入“虎穴”,為打擊不良企業(yè)犧牲自己行君子之事;秦懷春希望兒子志向高潔、品性杰出,給他起名為秦志杰……《糧戰(zhàn)》對于崔挽明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中國文學中對于英雄人物的書寫。崔挽明集武俠小說英雄人物的俠肝義膽、有勇有謀與當代社會主義建設中實干家的兢兢業(yè)業(yè)、吃苦耐勞于一身,在糧食戰(zhàn)場呈現(xiàn)了新的時代精神。現(xiàn)實題材新向度近些年網絡文學的發(fā)展過程中,玄幻、穿越、言情等常見的類型小說有較高的關注度。各部門頻頻推出相關政策或舉動來支持現(xiàn)實題材的創(chuàng)作,同時以掌閱為代表的文學網站也為現(xiàn)實題材作品提供了平臺支持,多種舉措的推動使市場有了一定的轉向,大批現(xiàn)實題材網絡小說開始出現(xiàn)?,F(xiàn)實題材的發(fā)展推動了網絡文學的新變,同時也體現(xiàn)了網絡文學的主流化。《糧戰(zhàn)》具體書寫了“糧食”在當下是如何被研發(fā)、培育、種植、流轉、進入市場的整個過程,也有評論稱《糧戰(zhàn)》為我們講述了以袁隆平為代表的育糧人的故事。《糧戰(zhàn)》通過描寫育糧人的辛勤勞作,為百姓不辭辛勞的忠心,使我們能夠貼近腳下的土地,理解糧食字背后所蘊藏的科研工作者奮斗的血與淚。借李紳的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洛明月迄今為止已有多部現(xiàn)實題材作品,《荒魂塔克木》《重樓》《蒼治無埃》《假面年華》《糧戰(zhàn)》等。他始終將自己的目光對準現(xiàn)實社會中的邊緣化題材,力圖展現(xiàn)社會主義建設中各行各業(yè)默默堅守的當代英雄。在一次采訪中洛明月稱,自《糧戰(zhàn)》起會為當下書寫更多故事。他認為:“國家已經進入了一個偉大機遇時代,有太多的東西需要通過文學的形式被記錄下來,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不應該留下歷史的空白?!本W絡文壇需要優(yōu)秀作家記錄當下的變化,講好中國故事,書寫中國精神。洛明月這種創(chuàng)作態(tài)度以及《糧戰(zhàn)》的出現(xiàn)也為網絡文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其他創(chuàng)作者樹立了典范,為網絡文學帶來了新的向度。只有生動真實地記載當下社會中的巨變,展現(xiàn)歷史洪流中默默奮斗的平凡英雄,傳達時代正能量,才是現(xiàn)實題材網絡文學作品能夠扎根文壇的不二之選。
請輸入驗證碼